▼
飼主一聽到耳疥蟲,腦中浮現的就是寵物一直抓耳朵搔癢甩頭的畫面,或是坑坑疤疤的耳朵、頭皮傷痕;耳朵翻起來看耳垢,乾的像碾碎的黑糖,濕的像泡過的咖啡渣;蟲的廬山真面目,3D的要用檢耳鏡來看,2D的要透過顯微鏡。偶爾我們用檢耳鏡的畫面跟飼主比劃:”一隻一隻晶瑩剔透,好像海龜在沙灘上爬的,就是耳疥蟲。”
耳疥蟲(Otodectes
cyanotis),實際的大小其實比沙粒再小一點,透過燈光肉眼勉強可以看得見。就是因為這個大小,想像
牠們成天在耳朵裡面鑽來鑽去,稀稀疏疏的聲音加上劇癢,真的非常的難以忍受。牠們以耳道的分泌物與皮屑為食,造成耳道內發炎,耳朵外的皮膚因為騷癢而受
傷,眼睛也因為刺激分泌物增加,抓出來的傷口加上甩頭的離心力造成耳血腫;蟲體雖然小又侷限在耳朵,但是造成的問題比一般常見的跳蚤壁虱煩人多了。
治療耳疥蟲的方法不外乎加強耳朵的清潔,與持續的耳朵用藥,藥物注射可以加強殺蟲效果,或是用商品化的驅蟲滴劑來協助治療或預防工作。有發
病的貓,就表示環境中有蟲風塵僕僕正在隨風飄揚,飄揚進耳朵,覺得環境不錯就定居了下來,所以治好了還會復發,治療還不夠還需要定期預防;貓跟貓之間會傳
染,但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的貓並不一定會發病,耳朵對外來的刺激還是有基本的防禦能力,耳疥蟲對居住環境也是會挑的;這些小蟲理論上也會飄進人的耳朵裡,但
是似乎不能吸引蟲兒們定居。但是人還是有發病的案例,因為抱著貓一起睡覺;就是說接觸的機會太大,進入耳朵的蟲數量太多,還是有得病的機會。